2021-10-08 18:50:14|已浏览:189次
歌唱训练,要做到整个声区的连贯统一,这就需要以中低声区为基础,然后在胸声中混入头声,高音中带些胸腔共鸣,低声区保持高位置歌唱,即“低音高唱”。
低音高唱的训练方法既能使高音听起来不虚,低音听起来不白,从而使整个声区保有统一连贯的音色。但对于大多数初学声乐的歌唱者而言,要做到上下声区连贯没有“坎儿”是需要长时间历练的。初学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歌唱时声音不统一、换声区“打架”,甚至出现在特定的那几个音上突然暗淡无光,声带搭不上劲儿,变得虚空无力,声带与气息显得失去控制的情况。
“低音高唱”就是保持声音高位置的训练方法 , 换成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在唱低音时也保持住唱高音时的位置,即声音的“高位置”安放 , 这一点对于中低声区至关重要。如果没有“高位置”安放,中低声区的声音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在跟高音区衔接的时候就不能够获得连贯统一的声音,声区之间就会脱节,这样声音就很容易出现打架的现象。
在训练的过程中,头腔共鸣起到了融合真假声的作用。要做到真声不完全真、假声不完全假,还必须做到胸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合理运用。
在整个发声练习中,需根据音高的变化不断调整这三个共鸣腔体的使用比例。女高音要特别注意“a1、a1、bb1、b1这四个音,因为对于绝大部分女高音来说,安放好这四个音的位置是获得连贯统一声音的关键。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从 f1开始逐渐混入假声的训练方法,得到不错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男声而言,就单纯得多,只要稍加注意f2这个特殊的换声点,在此换声点之前3度左右,开始逐步注意逐步“关闭”。
此外,“哼鸣”也很容易体会到面罩的共鸣,有助于音色的统一,是歌唱教学中较为常用的训练方法。
在初学声乐时,为了避免学生刻意去唱响、唱亮而过度用力或猛烈地冲击声门而发出紧张刺耳的声音,国内外许多声乐教育家都主张用“哼鸣”来做引导训练。在意大利有个说法是:你能哼到哪里就能唱到哪里。很多歌唱家,拿来曲子先哼鸣一遍,然后再唱,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整个声音置于面罩共鸣之中,将声音统一起来。由于哼唱声带用力较小,声音徘徊在声鼻腔和鼻咽之间,声音较易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