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因学网!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因学网 > 新闻资讯 > 兴趣爱好 >  歌唱共鸣训练

歌唱共鸣训练

来源:爱必学

2021-10-08 18:53:15|已浏览:227次

我们知道,人体结构从大的部分来讲分为三部分:1.脚;2.身躯;3.头。从我们的歌唱共鸣理论或声区来说,也分为三部分:1.胸腔共鸣(低声区);2.口咽腔共鸣(中声区);3.头腔共鸣(高声区)。一般我们所讲的人体共鸣腔包括全部发声系统的空腔:它由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与各窦等组成。鉴于篇幅关系,我们就不细谈这些腔体的构造了,主要谈谈它们共鸣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辨证地运用“三分法”原则训练它们融洽、统一起来,更好的为歌唱服务。

一、胸腔共鸣的基本特征

当我们在唱低音时,用手轻贴住胸脯就感觉有一种麻麻的振动感,我们演唱者也感觉到气流在轻抚胸膛,使胸膛有轻微的振动感。这种振动感,不同音种的歌手感觉到的轻重、大小不一样,中低音歌手较明显,高音歌手较弱,男声比女声强,花腔女高音更少。

要想获得良好的胸腔共鸣,首先必须有一个扩大了的胸部共鸣腔。胸腔扩大时,喉部、颈部、气管乃至锁骨部、两胸肋部均应保持自然放松,不要有挤压紧张感,这样才能使声波顺利到达从而形成共振。胸腔共鸣的产生其实就是音波(基音)通过体内骨骼和肌肉的传递,在背后第八胸椎处鸣响后,进而使十二对肋骨、胸骨发生振动,产生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不仅能增强歌声的音响效果,而且能增强情感气氛和调和声音色彩,尤其对于声音比较尖锐刺耳的高声部,特别是女声,如果加进适量的胸腔共鸣,这种刺耳的声音就会得到改善。所以胸腔共鸣并不都是中低音歌手的专利,它对于高音歌手同样很重要。

二、口腔共鸣的基本特征

歌唱时我们不仅仅要通过口腔的调节使发声通道内获得良好的基础共鸣――喉咽腔共鸣和口腔前后部共鸣,并以此两腔的共鸣为基础去发展更丰富的歌声共鸣音响,如鼻腔、胸腔共鸣等。歌唱时的咬字、吐字也要依靠口腔内各器官的阻气来完成,口腔负担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声波在口腔的区域必须有所选择。首先考虑到:1.有利于使鼻腔、鼻咽腔各窦的共鸣与口腔共鸣相互联系并融成混合共鸣;2.对歌词的咬字、吐字有利,并与发生机能相协调,发出共鸣性颇佳的语音;3.对音色起美化作用,为嗓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口腔的上部分为硬腭和软腭两部分,软腭是硬腭的延续,一直延伸到悬雍垂(小舌)。软腭既是口腔后部的顶,也是声音延伸向鼻咽腔的关口,根据声学原理,声音在一个弧形的墙上反射时,几乎集中成一个方向传播,而不是向各方向传播。古时候欧洲教堂的房顶都盖成“拱顶”形状,就是根据这个声学原理,为的是能使声音更加集中、洪亮。如果我们在拱桥底下唱歌,歌声共鸣也是非常洪亮集中,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据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张开的口腔中,软腭有力提起使口腔内部成“拱顶”状,有些教师形容为拉弓式形状,其声波从喉头发出时,在口腔的集中点正好在硬腭与软腭交界处,也就是说此点是口腔处形成共鸣的最佳选择点。

三、头腔共鸣的基本特征

头腔共鸣,指声波在鼻咽腔上部及头腔各窦中所形成的共鸣。由于鼻咽腔上部及头腔各窦空间较小且远离喉头声带,声波从喉头发出后,一方面能在这些较小的空间获得音响学上所谓的高泛音共振,使歌声具有丰富的泛音光彩;另一方面声波获得共振的区域离声带越远,发生时喉部越省力,声带越有耐力,演唱越持久。

把所有的母音都放在后鼻咽管处,在气息的支持下通过骨骼和肌肉的传导,使鼻管、蝶窦、额窦等产生共振,就会得到理想的头腔共鸣。

了解了胸腔、口腔、鼻咽头腔三大共鸣的声音特征后,我们在训练歌唱共鸣时,就要运用“三分法”原则来协调各共鸣腔内声波振动的关系,使它们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特别应该用整个管道混合共鸣的训练方法,把胸腔、喉腔、喉咽腔、口咽腔、口腔、鼻咽腔、鼻腔和头腔各窦歌唱共鸣腔,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又有所侧重地训练,并且根据歌唱时的音高变化适度地调整各共鸣腔,使之从总体上看来符合一定的比例规律,以适应演唱高、中、低不同音高共鸣的要求。如歌唱时或教师训练声音共鸣时,片面的追求某种单一共鸣,必将会造成发音上的缺陷,破坏了美好歌声的整体效果。

同样唱中声区时,如果片面强调口腔共鸣,声音就会过分靠前而失掉了与发声管道的联系,出现松散甚至叫喊现象。所以三大共鸣音响的混合运用是歌唱发声的一大原则。为了获得既统一又丰富的整体共鸣效果,无论演唱低、中、高声区的哪一个音,均应该是胸腔、喉咽腔、口腔、鼻腔、头腔共鸣所组成的“混合体”。

简洁地说,歌唱共鸣与声区的比例关系是:低声区以胸腔共鸣为主,以口腔共鸣为辅,头腔共鸣次之;中声区以咽喉共鸣、口腔共鸣为主,根据中声区音的高低再辅以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高声区以鼻咽腔及头部各窦的共鸣为主体,并混合少量的喉咽、口腔共鸣,胸腔共鸣次之。有些声乐教师还具体地把它们的比例关系细分为几分之几的数字比例关系,笔者觉得没这个必要,这样会把声音搞成单一的公式化了。只要大家听得舒服,连贯统一,公认它是美妙的声音就够了。

相关阅读:

歌唱共鸣训练的“三分法”原则

MAX-Camp | 北京?艺术音乐主题研学营,满足十一假期的所有期待!

文末福利!!!如果您的孩子想要学习声乐、钢琴、美术等艺术课程,那么不妨联系一下我们美行思远少儿艺术在线老师,领取一下免费试听课哦!!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上一篇:歌唱共鸣训练
下一篇:歌唱共鸣训练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