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8 20:10:03|已浏览:64次
有人说,孩子太优秀了,不一定能为国家的效力;对父母而言,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陈某留学美国的经历,也许能验证这句话是正确的。
陈某是我舅姥爷(母亲的舅舅)的儿子。他智慧聪颖,天赋异禀,出类拔萃,中学时期,曾多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一九八五年,他重点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被优先分配到“中科院”工作;八七年又被国家选送到美国公费留学,获取了博士学位,被美国两知名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就职于美国科学院,加入了美国国籍,他父亲弥留之际悔恨说,当初就不该送他去出国留学。
陈某是我们县有史以来,公费出国留学的第一人,出国前,县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会。欢送会上,县政府主要领导致了热情洋溢欢送词,并当场奖给陈某五万元人民币,陈某在答谢词中也慷慨激昂地表示:一定不辜负国家及家乡父老乡亲的殷切希望,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报答家乡父老乡亲。
一九九一年的冬季,出国留学四年的陈某,回国为妻子王某办理了出国手续,并带妻子去了美国。妻子王某是本县城人,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此时已是县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她在陈某硕士毕业那年的十月与陈某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那时国人出国手续审批很严格,陈某也因此在家待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我与母亲两次到陈某家去看望陈某的父亲(我舅姥爷)。他父亲是解放初期的老干部,刚解放时任乡财粮,五一年年底调县政府工作直至退休。陈某上有五个姐姐,父母中年得子,对他宠爱有加。此时,七十一岁的陈某父亲已退休多年,常年有病,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
陈某在吃午饭时介绍,中科院那年共选派包括陈某在内的六名优秀人员公费出国留学,国家每年负担大约七万元人民币的各种费用,美国每年给予他的名种补贴大概在十万美元左右。
他提前一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参与的科学研究项目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两所著名的大学向他发出了出任客座教授的邀请,美国科学院也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去科学院工作。
他那时已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有自己的专职司机、专职的厨师及保姆,此次回来接妻子王某到美国,名义上是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实际上就是充当自己的保健医生。
当我对美国为中国留学生提供资助表示疑问时,陈某给出了两方面解释是:
一方面,美国政府对像他这样具有硕士学位且有中科院工作经历的留学生是很重视的,在导师地指导下,参与相关的科学实验项目的研究,创造的价值要远远高于美国政府资助费用。
另一方面,美国是一个舍得在教育及人才培养方面花钱的国家,教育投入的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对外国优秀留学生的资助,是美国的一项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一项回报率极高的投入。给予这些高素质留学生优渥待遇,最终目的是吸引各类高端人才为美国效力,美国也此成为全球科技水平最高、研发能力最强的国家。
陈某办完了妻子的出国相关手续,不顾父亲及亲人的苦苦挽留,在那年的腊月二十四携妻了王某,离开了父亲,离开了亲人,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祖国至今未踏入国土半步……
一九九七年秋季,陈某七十八岁的父亲病危,得知消息的陈某,回了一封“工作忙,脱不开身”的电报,就再没有了回音。我与母亲去看他时,他泪悔恨地说:“当初就不该让他出国留学……”陈某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口中还喃喃地不停提道:“黑子,黑子(陈某的乳名)……”
顺便说一句,此后,陈某的母亲以及妻子王某的父母亲去世,陈某与妻子也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再没了回音。
叙述完陈某出国留学的经历,我迷茫了:出国留学是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一项有效途径,在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年代,国家派遣的留学生,像詹天佑、钱学森等一批仁人志士,学成之后,尚冲破重重艰难险阻,辗转回国,为国效力;
而今天大多数留学生,出国留学后,迷失了自我,丢失本心,置国家的发展而不顾,选择留在他国就业,为他国服务,这究竟是怎么啦??
师友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