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8 20:20:03|已浏览:77次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181位真人的故事
“兄弟,这是我写的一封家信,你回国以后等我消息,两个月之后我没联系你的话,你就把它交给我爹妈。”
“孟哥,你......”
2022年上旬,身处俄罗斯的我因为一场聚会染上了新冠,此时临近毕业,多篇论文的压力让我作息时间变得紊乱,身体的不适外加上眼睛多次发炎,让我痛不欲生,一度以为自己会挺不过去。
(在莫斯科国立大学)
我叫孟浩宇@Moscow浩宇,2000年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父母是当地的小商人。
其实说来也庆幸,小时候父母并没有因为工作的原因忽视了对我的教育和陪伴。
母亲是数学高手,幼时起她总是挤出时间来充当我的家教。做人方面更是对我严加教育,比如小时候我偷拿了别人的橡皮,母亲就会打我。
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并不是什么至理名言,但那些年挨过的揍确实为我的成长之路做了很大铺垫。
相反,父亲却从来没有打过我,不管他多生气也没打过我,这让我挺意外的。妈妈也总对我说:“你爸把脾气全给了外人,把温柔全留给了你”。现在一想,心里仍有一股暖流涌过。
(小时候的我,大眼睛)
上了初中,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当了课代表。自那时起,母亲便开始培养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她严格规划我的时间,经常会给我安排一些计划。
比如早上八点到九点读书之类的,这让我养成了规划事情的习惯。如今,这种习惯陪我走过了十个春夏秋冬。
其实母亲这么做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我考高分,母亲不在乎这些,从小到大她常常给我灌输的观念是“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一直将此话铭记于心,它成了我烙在心里的座右铭。
三年的初中生涯转瞬即逝,中考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爸妈去初中学校咨询关于高中招生的事情,这时候我的第一位贵人出现了――初中的一位校长,他给我来了一波“贵人指路”。
他说:“咱们当地的一所学校,有关于出国留学的政策,你孩子看看能不能考进去。”
(初中时期超级喜欢豪车)
后来我的分数出来了,比那所学校的分数线高了三分。我爸看近些年咱们和俄罗斯关系友好,就问我想不想出国去俄罗斯,想就去那所学校。
我思考了一个星期,心想英语本来也不好,要不学俄语试试?于是就同意了。
在俄语班我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经常教我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让我打扫卫生。他告诉我帮领导打扫卫生的时候先打扫桌子,因为领导要先办工,这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在此之前我从来没干过这种活儿,甚至连抹布都拧不干净,那位老师培养了我和上级相处的能力。当然,这里不光只有好老师,也有一些势利的老师,但那些破事情不值一提。
高中第二年的时候,我保留学籍去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读了预科,那是2017年的9月份。
那一年我开始两头忙活,一边学语言一边准备国内的会考,最终在一年之内考到了语言等级证和国内中学的毕业证,顺利考入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高中时期,即将出国的时候拍的)
刚到俄罗斯的时候,我就被两国的文化差异吸引到了。
比如车牌号码,咱国内都喜欢666或者888,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种数字反而很晦气,这边最贵的车牌是数字7,他们认为7是最完美最正义的数字。
6代表着恶魔,2、4、6、8像这样的偶数,给别人过节送花,如果送2朵或者6朵,代表着这个人死亡了,他们更喜欢奇数。
还有就是,咱们进屋很少有脱外套的习惯,他们这边比如说进一个老师办公室,都得脱掉外套,这样显得礼貌。
咱们国内尤其是学校里,习惯叫王老师、李老师(姓氏加上职业,代表尊重),这边的话如果我说:王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个问题。这样不好,不能称呼职业,感觉有点看不起人家那种,一般都直接叫名字。
(2017年刚到圣彼得堡的时候)
除了这些文化上面的差异,其实想象中的留学和现实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出国之前总觉得国外好,哪哪都香,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儿。
就算是在俄罗斯这样友好的国家,也会有种族歧视,有一次我在地铁站坐电梯的时候,对面方向一个西伯利亚面孔的人就朝我竖中指。
不光如此,我在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里,当地的有些警察都是比较“黑”的。
我就曾被拦住要护照,我拿出护照给他看,然后他又要这个又要那个,反正落地签,入境卡,奇奇怪怪的证件总能要到一个你拿不出来的。
这些证件基本上就没人有,而且即使有也不会随身携带,其实说白了就给人一种变相要钱的感觉。如果你没钱的话,那就去警察局走一趟,大家都很忙,给点钱就算过去了。
因为俄罗斯对中国的报道不像西方媒体那样,所以人们都知道中国发展很快,也都知道中国留学生有点银子,我觉得这对留学生来说不算好事。
(欧洲最高建筑物:圣彼得堡拉赫塔)
2018年的时候我已经来到俄罗斯一年了,当时我上大一,和一个中国老大哥一起创立了一个教育类的公司,希望能服务一些国内想来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留学的同学。
当时我还给公司做了一个logo,因为主要是教育行业起步,所以logo的最后面是一个船锚,象征圣彼得堡(因为圣彼得堡是一个靠海的城市),然后前面是又像波浪又像书籍,搞这个也算是刚出社会自己锻炼玩玩。
(自己设计的LOGO)
创立公司以后,我就不像以前一样轻松了,时间总不够用。因为当时课程比较多,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而且当时公司里的事情需要带学生办理手续啥的,也几乎都是在白天工作。
那时候我都是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然后带学生去银行换卢布,有时候学生多的话,我一个人带两三辆那种大巴车。有时候可能一家银行的钱都不够换,得去好几家银行。
等到九点钟快上课了,我再把这些学生交给其他同事。等下午五点半放学,饭都来不及吃,就赶紧跑到机场再接新生过来,接完之后可能也就晚上11点左右了。
然后再把他们带到一个宾馆,忙完之后安顿一下大概凌晨一点多了,一天睡四个小时。这样的作息我大概维持了四五个月。
我刚来俄罗斯的时候也送过外卖,也给俄罗斯人教过汉语,也在中餐馆里边端过盘子,但都没有刚创业那会儿累。
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我带公司招来的学生去医院,那个学生说肚子疼,当时我课都没上,就带他去医院检查了,结果是阑尾炎,当天深夜做了手术。
正好第二天我有考试,但那天的精力都在学生这边了,也没顾其他的,庆幸的是第二天老师破例给了我免考。
(刚创业那段时间,工作学业一起搞)
公司在大家的合伙努力下运转了一年多,2019年渐渐稳定了。
这一年七月份,我接待了高中母校夏令营的一批学生,我当时也是放暑假在国内,就又飞回了圣彼得堡。刚落地把行李送回公寓后,换了一身衣服赶紧到机场接他们,接完之后就忙了七天。
那七天属于带他们夏令营,相当于当了个小导游。这些孩子挺好的,也都挺懂事的。最后送他们走的时候,也有几个学生哭了。
那时候总是听到一些同学问我:“你干嘛这么累?你天天你就上课,然后轻松点儿,别把自己累坏不就行了吗?”但是我当时感觉身边的一些人都特别努力,因为我就是喜欢那些上进的人。
我还曾拜见了一带一路在圣彼得堡的华侨领导,感觉见到这些人后,真的就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着我往前走,因为我也想变成像他们那样的样。
(带母校学生在俄夏令营)
同一年,除了工作的忙碌以外,我还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诈骗案。
当时有一个骗子,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我的所有个人信息的,加上我平时和家里人联系得少。
这个骗子就装成我,加了我妈的账号和我妈聊天,说我最近手机在洗衣机里边儿洗了,用不了了。我的一个老师马上要回国了,但是机票原因还是学费原因来着,说是让我妈给他转2万块钱,我妈打电话他也不接。
然后我妈也就给我的账号发消息确认,但因为我当时正在考试,没立刻回复,我妈就把这个骗子当成我了。然后那个骗子就跟我妈说,我舍不得这个老师,希望我妈能转钱过去帮帮他。
后来我考完试看到了我妈给我发的消息,她劝我说没啥舍不得的,老师走了以后还有机会见到,我当时看到这个消息就特别懵,问清楚以后才知道我妈被骗了。那时候特别危险,差点儿就把钱给转了。当时也快到年底了,估计骗子也想过个好年吧。
(在莫斯科中央购物中心)
这一年的年底,我在公司发表了演讲,感觉自己一路走来成长了很多,在学习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工作上面的宝贵经验。那天我感谢了很多帮我开拓眼界、提升认知,引导我走向高平台的人。
当天在台上讲着讲着不由得热泪盈眶,一路走来,说实话很累,也真的成长了许多许多。从硬着头皮到熟练于心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的勇气和信心。
成长的路毕竟不是一帆风顺的,2019年年会上的豪言壮志,很快就在第二年烟消云散了。
2020年因为疫情的大环境,公司进入冷淡期。那年我大三,是很关键的一年,主要就是学习,作业很多,而且挂三门科就会被开除。
当时压力也大,曾因挂科我独自在图书馆干坐了一个下午,没和家人说,也没和朋友说。
很多时候一个人太累,或者心酸的时候,也会晚上偷偷掉几滴眼泪,很害怕很难过,怕这么多年的学业荒废。
但仔细一想,怕又能怎么样呢?只能自己扛过去,才能顺利“生存”下去。而且我身边的好大哥,承受的压力更大,我感觉我这不算什么,所以就哪里跌倒哪里站起来继续走。
我知道我有年轻的优势,所以我不怕跌倒,我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有幸和圣彼得堡的华侨领导合照)
2021年,我大四,那时候通过公司我已经能够养活自己了,而且我特别喜欢车,一直想要买豪车(做梦都想买)。思前想后,感觉有些德不配位,我给自己买车还不如给家里人买一些东西。
我清楚自己的地位,一个学生买那么好的车没用,赚一些钱给家人买的话,父母出去和朋友说“什么什么是我儿子给买的”,那时候自己脸上才有面儿。
可能学会放下自己喜欢的东西也算是一种成长吧。
(和圣彼得堡的最后一次合影)
2022年的2月1日是我的生日,我请了一些朋友吃饭,也就是这一次,我成了“小阳人”。
那个时候确实挺难受的,因为刚接触也有点儿害怕,身体乏力,再加上要搞毕业论文,公司的事情都是几位好大哥管理。
我拖着难受的身体搞论文,没休息好导致眼睛发炎了好几次。但一直没敢跟家里人说,直到现在我也没给家里人说。
当时其实也给父母留下了一封家信,只不过放在我朋友那里,我对他说:“在第二个月月底联系我,如果我没回复,那你就把这封信给我家人。”
反正当时挺害怕的,但还好挺过来了,学业也顺利地完成了。这一年我还考上了硕士,应该也是上苍眷顾吧,我在我们那一批考了第四,莫斯科国立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我都能去。
后来因为战争的原因,就选了莫斯科大学的人事管理,搬到了莫斯科,也为公司开展了莫斯科的业务。
(今年7月7日在圣彼得堡参加的毕业典礼)
2022年4月的时候,公司讨论了俄罗斯大学和山东学校的合作,5月还有一次合作,是赫尔岑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举行的一次在线会议。
我们向赫尔岑大学赠送了一个青铜三脚架,这是中国古代的礼仪物品,代表着对和平、发展、稳定和繁荣的愿望。
之后我们举办了很多活动,例如“孔子与托尔斯泰:跨越时空的对话”,深入挖掘中俄两国文化的共同点,通过学术研讨增进民心相通,通过思想与智慧的碰撞,推动中俄文化交流、中西文明互鉴。
刚来莫斯科的时候,因为公司在圣彼得堡,所以莫斯科这边刚起步很累,我就开始白天工作,晚上上课(我们硕士专业都是晚上的课),虽然累但一天感觉挺充实的。
我始终都没有忘记母亲的那句话――“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公司向赫尔岑大学赠送青铜三脚架)
其实我也算过这些年留学所花的费用,可能已经花了100万,但我觉得这些年来俄罗斯对我的改变是呈几何倍增的。
曾几何时,我常问自己为什么出国,只是为了一纸文凭?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还是为了单纯的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其实都不是。人这一辈子很难再有这么长一段时间,可以远离家人、朋友,去探索自己,跟自己对话,最后塑造自己的一个过程,这个往往是我们作为一个个体,能够更成熟和独立的开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贵人、敌人、小人都是我们的老师,人这一辈子最长的职业就是学生。
要说出国这些年教会我最宝贵的一个道理就是:不要将生活赋予过多的意义,不断地去学习,完善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未来的话,我可能会选择回国进入国企或者央企工作。希望2024年的暑假顺利毕业,如果以后还有机会的话,我想继续读博。
最后就是希望能遇到一个不错的女孩儿,这些年太忙了,一直没来得及谈女朋友,也挺遗憾的,所以,很期待有一天丘比特的箭能射中我。
【口述:孟浩宇】
【编辑:皮导】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