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0 11:20:49|已浏览:93次
近日,济南大学一份“校外人员劳务发放表”引发舆论热议。该表格的“留学生生活补助等免税项目”一栏中,数额显示为29000元和30000元不等,并有“元/月”字样,被网友质疑该校每月给每位留学生发放30000元的生活补助。
据济南大学校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网传的劳务发放表图片没有拍全信息,只是断章取义,后面的“单价、数量”部分都没有拍出来。实际上表格后面1000元/月的数目写得很清楚,还有29个月和30个月的统计数量,这个图都没有完整地截出来。
倘若是1000元/月的标准,着实不算高,小编早在10年前的研究生补贴就已经是600元起步了。但发图的这个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外国留学生每月3万的补贴,中国学生要交学费,外国学生除了不交钱之外,还发放巨额补贴。
实际上出现类似事件,山东大学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早前曾被网友爆料称,山东某大学为留学生配置了女中国学生进行“一对一”伴读,当时引发了网民对于学校的口诛笔伐。
现如今,随着国际交流的增进,许多大学对外国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追求西方文化,甚至在生活和学习中开始模仿外国人的方式,以凸显本校教学的“国际化”。这种“崇洋媚外”现象的出现,既有其一定的原因,也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
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发展,让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便捷度前所未有地提高。大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国际新闻,国际交流进一步加强,外国文化和新鲜事物开始涌入中国。
一些学生可能认同西方文化的一些优点,并认为与外国文化接轨是追求现代化的一种表达方式。由于外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内心的某些需求,因此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态。
一些大学领导为了迎合市场、标新立异、凸现“洋气”,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底蕴。这种情况导致他们出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困惑,追求西方文化。
国际交流没有错,但要解决好大学“崇洋媚外”的情况:
措施一:传统文化的弘扬。政府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和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心。
措施二:加强文化宣传。政府可以通过宣传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可以开设相关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讲解,通过文化体验活动、书法、音乐、戏剧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措施三:积极引导学生。高校教师应通过正面引导和正确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可以通过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客观认识,并让他们意识到追求自身个性与特点的重要性。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多元文化的视野,让学生在多文化的交流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措施四:民族文化的保护。社会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年轻一代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学校、媒体、文化机构等多方合作,加大传统文化的推广力度。同时,大学机构应该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心,不断学习、拓宽视野,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大学“崇洋媚外”现象是当下教育中的一个问题。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和引导高校的正确价值观,有助于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关注传统文化的价值,注重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让大学生们自信地走向世界,既能追求自我发展,又能保持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