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5 21:10:05|已浏览:57次
疫情后,经济没这么快复苏,至少未来2年内,很多行业都不太景气。特别是金融从业者,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很多都在降薪,躺着搞钱的时代眼看要结束了。
现在的经济不发展,很多国内家庭就会把矛盾点转移到教育上,尤其是国内的中产这个层面。他们会发现,在自己身上已经没有能突破阶层的希望了,本身的能力和认知已经达到天花板了。他们会把目标转移到孩子身上,会把自己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投放在孩子的教育资源上。不去说实现阶层跃迁,最起码也可以防止孩子阶层跌落。
所以教育这个赛道这几年倒是呈上涨趋势,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从业者感觉都很滋润。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天我会写那篇我觉得教育和tesol这个专业其实不错的原因。因为在这个赛道就业,环境是好的。头部和腰部都很滋润。
有点扯远,今天我们是聊下,当代英国留学生的痛。其实中国留学生的痛无非就是零和博弈,中国留学生的利益总和不变的,但如果其他学生得到更多,你就损失更多。
对留学来说,会有博弈的有两个赛道,一个是留在英国当地工作的赛道,还有一个是回国就业的赛道。今天我们具体聊下这两个方向的趋势。
一、留英就业:留不下来
其实标题就代表我的观点了,不要看英国花里胡哨的全球抢人才计划,毕业生签证的在英存留时间给你拉满了。但你想凭借个人能力去找一份有担保,并且年薪在工签打分要求以内的工作是难的。
本科的学生相对来说还好点,机会其实更多,毕竟对环境更熟悉,自己优势也更大。但对一些只是去英国读一年硕的学生来说。真的是留不下来,基本96%以上留不下来,如果没有2年的毕业生签,这个比例甚至能达到99%。这个数据一点都不夸张。毕竟你去看针对中国学生的总的留英配额。
为什么中国学生留不下来,抢不到当地饭碗。其实原因很多。一是语言能力的确不行,本身很难融入当地文化圈。二是包袱太重,这不想做,那觉得丢份,直白点说就是退路太多,觉得大不了回国也是一条好汉。三是所读的专业大多是商科,在英国就业本身就是个超级红海,名校的像G5+王曼爱华都卷不动,很多还非名校。四是本身专业能力也不多维度,职场实习年薪短,不如一些eu或本土学生更加身经百战,竞争的确是弱。
除了以上直接原因,其实还有一些外因,比如的确是留学的人增多了,不断在增加人数。总人数提升其实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别人抢到资源了,你就没了。再比如,很多学生被家庭保护得太好了,去留学主要是去体验生活的。的确时代在变,很多学生的条件相对优越,还没机会明白资源的重要性。很多没有狼性,没有掠夺性。
以上就导致了大家留不下来的本质,我个人觉得,两个外因是更致命的,因为你不争,资源凭什么归你。大家太不饥渴了,建议有些学生,多去见识下无产的那种欲望,你多多少少也能被感化点。手头的资源先整合起来。
二、回国就业,找不到好工作
大部分学生最终选择回国,回国就一定好就业吗?拿着应届生身份,本身211或985,英国qs前50的,有多少投了半年简历还是没人要的。这几年这种现象尤其的多。
有些学生要么接受被迫的降档,要么接受降低岗位。不接受的继续空置。就是这么残酷。
很多学生甚至不得不屈辱的接受来自父母的资源再整合,利用他们的人脉去安排一个体制内的工作。特别是像三桶油这种,很多学生就是奔着读个会计或人力资源这种专业,回国就往家里安排的方向走。薪水未必高,待遇一定稳。
家里没资源的,只能降低自己的要求,先就业再说。不想降低标准的,没等到合适的,要么继续考公考编再拖几年。甚至继续有读phd的打算。
对于继续读PhD,真的也不建议,现在回国高校也很难进。人家现在进高校,需要看你有没有论文发表,而且需要在国内的这类。海外的现在好的学校需求直接锐减。你可能竞争不过在国内的这部分学生。大家可以去问下身边的读博的往高校走的这条路线。因为竞争激烈,这块的资源也是非常之紧缺。
总了个结:虽然教育这个领域很舒适,因为增长快,带来的资源多。但对留学生来说,你们的处境其实不妙。
我希望你们能发现身边就业的形势,并不是制造焦虑,而是最近和一些在投简历的学生聊的比较多才有的感悟。
有个小的建议就是,提前把自己规划做好,多去实习,不要单纯的把时间都放在读书拿分上了,你得分一部分精力去实习,去找资源。多和比你优秀的人交流,去获悉行业经验想法,去补下认知,缩短下不同领域的信息差。不要把自己限制在你这个专业领域,机会在哪里,你就业就可以在哪里。具体的专业知识可以在具体就业中磨。你得提前拥有分析和整合的能力。
减少对家里的依赖,尝试让自己挑大梁。甚至你要规避家里对你的指挥,国内大多家长喜欢对你指手画脚,多是因为你的确不能独善其身。你要自己读书的时候,不要他们金钱支援,偶尔你还能逢年过节寄个礼品过去。你看家里会不会为你操碎心。只会感慨孩子长大了,该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