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7 18:20:02|已浏览:92次
首先我们得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花以年计算的时间和十万甚至数十万金钱在一件事上,要么是给自己增强筹码,或者是给自己增加一个选项或者说一条路。
我为什么说这个,因为有一部分群体对于留学的偏见很深,是根本没办法交流的,比如下面这个。
还有一部分富豪群体,他们往往不把几十万当回事,所以这种共识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意义,人家花钱就是图个乐。
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讨论下出国留学和在国内读书的优劣势了。
先说一下我的教育背景:国内读了本硕,国外读了二硕和博士,目前是博士在读。国内的本科和硕士我是完整经历过的,同样的国外的硕士和博士我也完整的经历过。
对于本科来说:
我在国内本科的体验就是升级版的高中,班主任变成了辅导员,必修课变成了选逃课,3年高中变成了四年大学,甚至学习目标都没怎么变,从考大学变成了考公务员、考研、考编,当然大学可以谈恋爱,可以搞社团,这些是高中不具备的。
我没读过海本(主要是穷),但我认识海本的同学,也给本科的同学当过助教,我一共做过两次助教,都是为期半个学期。在英国读博的期间,第一个助教教的是大三(学制三年)和研究生混合的班级,本科生绝大多数都是本地学生,而研究生一半印度人一半尼日利亚人,前者基础很好,基本上讲讲PPT他们就能自己搞定,不太喜欢举手问问题,但少有的问题都很刁钻,我要是不提前准备确实当下就是不会。
后者基础参差不齐,印度人要比尼日利亚人好很多,但比起本地学生还是差了点,要知道印度出来留学的往往都是工作了好多年才攒够的钱,再加上通常来说一般计算机从业的基础会好很多,但说实话正儿八经上课的时候他们基础挺差的。尼日利亚学生更别说了,他们中的不少之前确实学过计算机,甚至还学过Java,但是没在电脑上运行过,只是在纸上“写”过代码。 英国对于本科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可以说本硕博三个阶段最重视的就是本科,本科生数量最多,是数量最大的金主群体,这必须得服务好了。
英国的本科学制只有三年,但是学的东西可不少,大三的课程和研究生有很多是重合的。国内的四年本科学的科目也很多,但是说实话,我觉得很多科目对我来说根本没用,学的时候没兴趣,后面也找不到用的时候。 英国这边的本科大多数是小班,一个班一般只有20人左右,每个人都分配有tutor,当然也不是说随时可以找到tutor,不过提前一周预约一般是有slot的。
对本科生的投入是真的高,就比如我这个学期的这个TA,每周2两小时,一共12周,工作就是把去年的PPT再次审核一下,因为这个课是基于Azure这个云平台的,平台类的更新迭代是很快的,这样就有可能去年的PPT不适合这个学期的内容。我上周审核完的可以说大的改动只有一个,就是推特的身份验证之前是叫APP Key, 现在改成了Consumer Key,我花了13个小时左右,就这个是大改,其他基本上没怎么变。 我得到的报酬有多少呢,33*12 将近700镑,也就是将近6000人民币。
上上周这门课的老师又问我还有兼职要不要做,我问了下是什么,她说就是网络监考,很简单,就是点点鼠标,主要就是服务这些本科生,考微软的python和Azure证书,大概是12个小时,这是额外的300多镑,我要做的就是每周四下午在电脑面前从4.50到6.50,期间我可以玩手机,做饭。总的来说,这个TA我可以拿到近1000镑,这还是对于本科生投入的一点儿而已,更别说可以随便借用的电子器材,高性能电脑,各种实习,提前就业机会等等。
对于硕士来说:
国内外两种我都完整的经历过。 国内是三年制的,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实习,第三年水一篇文章毕业。期间我的导师是外聘的,所以三年见了也就不到10面把,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事情请教二导,但是毕竟不是亲的,所以后面两年基本上就是自己处理所有的事情,搞不定的才去找一导。
这么说吧,我这种情况有利有弊,好处就是自己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如不用非得坐实验室耗一天,当然坏处就是见不到导师,学术(发论文)就得全靠自己。我是习惯了什么都自己先试试,搞不定再找帮助,所以我对这一套还挺适应的。
实习的时候碰到了一群吉大的同学,也是研二出来实习,跟一个哥们一间屋子住了一年,说实话在实习的地方看不出什么区别来,工作能力也差不多,但是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就明显了。他们的学历基本上满足绝大多数工作的要求,这一点我是羡慕的。
像我这种完全放养式的并不多,大多数人需要在研二和研三在实验室日复一日的坐班,差不多就是早九点到晚九点,看着时间跨度长,但其实不少的时间是在玩手机,玩游戏,看剧。我其实很难理解非得在实验室看剧这种行为,回到宿舍躺着不爽吗? 还有一些是被导师疯狂PUA,曾经听说过一个同学被导师欺压的厉害,每天在实验室的页面就是各种刀具,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反正那个导师是老实了很多。
总的来说,国内的研究生文化挺畸形的,学生的诉求是通过读研究生获得更好的就业预期,而导师想的是让学生帮自己升职加薪,而后者的产物对于大多数学生未来用处并不大。
国外的研究生就比较简单了,就一年,基本上就是通过这一年稍微深化下该学科的知识,大多数的科目都是对某个细分的方向的浅尝辄止,比如java,就是学习下基本的语法,简单的架构,最后做一个逻辑简单的APP,如果你想从事这一行,那就得私下里花更多的时间。 其实单论学习时间,国外硕士花的时间并不少,国内硕士也是学一年,剩下的两年其实就是小论文+大论文,而国外就是少了这两年而已。
而这两年的经历,对于就业其实作用不太大,继续升学的话会比较有用,而如果只是找工作作用有限。 国外硕士好处就是短平快,不用忍受不小概率碰到的奇葩导师,诉求也很简单,就是拿钱换学历走人找工作,不跟导师有什么诉求冲突。 硕士专业的选择对于就业是很重要的,其实大家也知道,文科类专业在国外的竞争非常激烈,从每年的申请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很多商科班一大半是中国人,更别说其他小众专业了,留下来工作的概率会变得异常小。工科类相对来说就好很多,比如说计算机,这个专业更关注的是你能不能学习,能不能干活,对于其他方面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低。当然也不是所有国家的计算机专业都好就业,比如在东欧国家留学就不如西欧,在英国就不如再美国。
对于博士来说:
最大的区别就是,国外的大多数情况是钱多事少,为什么是大多数情况呢,因为变态的导师是不分地域国家的,你在哪里都有可能碰上,在国外这种事情要稍微小点,因为学校对于学生利益的保障是挺到位的,如果师生之间出了什么问题,先保护学生。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往往都不会作妖,对于学生大多比较宽容,即使你菜,也不会怎么你。
而国内被压榨的比例就会大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国内高校的不正常竞争导致的。最典型的一年招几千个博后,5年以后淘汰掉绝大部分。也是博士生的缩影,导师们为了自己的帽子、票子等等无限制的压榨博士生。 最近我就收到了不少博士在读同学的抱怨,要么不管,要么变态的管。
当然国外博士也有缺点,那就是没有奖学金的情况下异常的贵,动辄一年几十万,但我在国外碰到的博士生同行,大多数是拿的奖学金,并且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月1万到3万的都有。 国内的博士读起来其实倒也不费钱,因为吃住在学校很便宜,还有各种奖学金,起码是不用自己额外掏钱,不少学校给的还不少,我知道的清华的博士一年拿个6,7万松松的。
总结:
国外留学主要就是分为本硕博三个不同的方式,本科最贵,硕士次之,博士例外。要说怎么选择,土豪选择从本科开始,有点小钱从硕士开始,博士最适合穷人,拿能力时间与精力去拼高额奖学金。